卡修拉荷這邊除了要收費的西廟群外,還有許多印度教寺廟古蹟可以看,
不過我們只有一個早上的時間,所以只能檢重點看了,接著是東廟群,
其中比較大型的寺廟位於一個耆(音同其)那教的道場中,照片中乳白色的建築就是耆那教的寺廟。
繞過耆那教的寺廟就可以看到東廟群最大的寺廟-Parshvanatha,
本來裡面是供俸濕婆神,但約在百年前被替換成Parshvanatha。
這邊的雕刻就沒西廟群裡那麼放飛自我了,真要找情色雕刻還得很用力,
據考究這座寺廟建築約在十世紀中。
廟中供俸的Parshvanatha像,他是古代印度哲學家,約是西元前七世紀的人物,
早年是戰士,三十歲後苦修成道,其親人眷屬成為他的信徒,
奉行不殺生、不欺瞞、不偷盜、不私財等四戒,被耆那教奉為第二十三祖;
耆那教是很古老的宗教,連後來的佛教也受它影響,不過現在這宗教信仰人數並不多,
額外一提,耆那教稱他們的教主為Budha,就是佛陀的意思,
後來佛教也沿用這個稱呼,稱教主釋迦牟尼為佛陀。
位於Parshvanatha旁的小廟叫作Adinath,推測建於11世紀後期,
現在裏頭就是供俸Adinath,耆那教的救世主和精神導師...
(這個教中文書幾乎沒提到過啊)
這座小廟修復的痕跡頗重。
裏頭黑色的就是Adinath,感覺很一般常見到的佛像很類似。
另外一間小廟...這個就沒去研究了。
這間神廟叫作Duladeo,位於一個較為空曠的平地上,
這是一座建於12世紀早期的寺廟,裡面供俸濕婆神。
卡修拉荷最後一個景點,屬於南廟群的神廟,
附近有好幾座神廟古蹟,但就比較分散,我們看都是比較大間點的,
這間叫作Chaturbhuj,建於12世紀,Chaturbhuj來自於梵語,意思為四個手臂的人,
就是指毗濕奴,這也是卡修拉荷唯一一間沒有情色雕刻的神廟。
神廟裡的毗濕奴雕像,滿大一尊的。
一般毗濕奴的雕像都是類似這樣四隻手臂的模樣。
卡修拉荷的旅程到此告一段落,其實小任本來以為這邊跟吳哥窟那邊一樣龐大,
想要在這邊多住一天的,不過後來旅伴修了行程,只待了一個上午,畢竟這邊規模小很多,
即使那些零散的寺廟也都去看,後續應該也不會有太大震撼吧。
公告版位
本BLOG的照片皆為個人拍攝,無營利作用,只是作分享介紹,但若有侵犯到個人隱私、肖像權或是著作權的,請先通知版主,我在看到後會立刻取下或是刪除。另外這邊的照片上面我不另外打字,若要張貼在他處可以,但還請告知一下,單要下載就自便啦~~謝謝。
注意注意!!想要照片原檔(大圖)的,請說明用途與用處,考慮過後小任大多會雙手奉上,並請於本格文章PO出兩天內索取。
本blog的電影海報全出自於http://www.truemovie.com/,大家可以去逛逛這個很棒的中文電影介紹網^^
- Aug 02 Sun 2020 22:04
2020北印行之七--卡修拉荷東、南廟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