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修拉荷又譯作克久拉霍,位於新德里東南方約500公里處,也是我們這次旅行最南端,
這邊其實有點鄉下,交通除了公路和火車外,居然也有一座機場,以定期航班往來瓦拉納西,
卡修拉荷的印度教寺廟群是這次旅行最期待的景點,
因為個人滿喜歡印度教寺廟的,而這個印度教寺廟又非常的不同~
早餐吃完,包車司機招呼我們上車,要載我們到景點去,結果車子駛沒三十秒又停了下來,
跟我們說已經到了,原來他們的早餐店就開在景點的斜對面,
雖然這個景點舉世聞名,但像照片裡這售票口著實有點寒酸。
印度官方管理的景點門票都是這樣的制式規格,跟電子發票一樣的質感,很沒有收藏價值。
來簡介一下卡修拉荷的歷史,古印度歷史上曾有很多個王朝存在過,
卡修拉荷也曾為一個叫做昌德拉王朝的首都,這個王朝建立於9世紀,到13世紀覆亡,
而現在看到的卡修拉荷寺廟群就是這個時期的產物,大部分在十世紀中到十一世紀中興建,
最鼎盛時總共有85座的寺廟,因為此地較為偏遠,後來穆斯林入侵時才能逃過全數毀滅的下場。
現存只剩下25座大大小小的寺廟,分布在卡修拉荷東、西、南三處,其中又以西廟群保存最為完整,
卡修拉荷的寺廟群在1986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一員,又蒐集到一個啦~
西廟群是卡修拉荷唯一一個要買票才能參觀的寺廟群,但整理的很乾淨,
園區整體來說並不大,逛完一圈大概要兩~三個小時。
正常的參觀路線就是順時圈繞一圈,每個廟前都會有講解人員,
不會要小費,但小任也聽不懂,所以就都沒去搭理他了XD。
這個小廟叫做Lakshmi,看介紹是關於毗濕奴的神殿。
門關起來也看不到裡面。
柱子上的雕刻。
這間叫做Varaha,就在Lakshmi旁邊不遠處。
Varaha裡面恭奉著一隻豬,牠是毗濕奴的座騎--野豬,
根據印度教神廟建造的規格,主廟前都會有個恭奉主神座騎的小廟。
天花板的雕刻。
進園後首座的大型神廟--Lakshmana,它是座供俸毗濕奴的神廟,根據記載它花了20年才興建完成。
Lakshmana旁的獅子雕像...完全看不出來是獅子= =
主廟側邊的小廟。
解說人員無聊到在滑手機,雖說此地名氣很大,但論觀光客卻又沒那麼多,
比起後來去的泰姬陵...這邊觀光客人數真的差太多,也難怪售票口那麼寒酸XD
神廟的雕刻都非常細緻,值得慢慢觀看。
主廟中的大殿,龕中就是毗濕奴的神像。
繞過正殿,側面的雕刻也都非常漂亮。
神廟外璧,龛中的是象頭神迦內什,它是濕婆神的兒子。
斜側面比較宏偉,基本上此處的神廟都是這個類型,
前殿較矮,後殿有個高大的廟山,象徵印度教中的神山須彌山,
須彌山是印度教及佛教神話世界中心的大山,
而須彌山實際上是古代人對於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想像(另外一說是岡仁波齊峰)。
說起卡修拉荷神廟,最著名的就有著各種性愛姿勢的雕刻,
內容很千奇百怪和包羅萬象,也不限於人和人交媾,就連人和動物的也有,姿勢也五花八門,
但這些都是屬於廟下層的雕刻,往上層就沒有類似的雕刻了,
後來人們的解釋是這些性愛雕刻是為了體現出人們所在的慾望世界,
當然不是只有這些情色內容的雕刻啦,具計算這類雕刻大概只佔了10%左右,
其他絕大部分反而是跟日常生活有關,不過受關注程度沒那麼高就是了。
除了性愛之外,女性的身體也是主要的元素。
神廟年代久遠,不免會看到許多修補的痕跡。
在印尼的梭羅也有見過類似的古代寺廟,不過規模和雕刻的複雜程度就是雲泥之別了。
廟山上就多是花紋雕刻。
寺廟底座也有很精采的雕刻喔,有來參觀的可別錯過了,
而Lakshmana的底座也擁有卡修拉荷最香艷的雕刻藝術品。
除了性愛場景外,也有士兵出征的雕刻。
連馬也不放過?!
第一個就看太久,快往下一個前進,
前方這個叫做Kandariya Mahadeva,這是卡修拉荷最大的神廟,主要供俸的是濕婆神。
濕婆神一般都不放神像,而是放祂的象徵--林迦。
卡修拉荷比較偏郊區,就沒有城市裡那種灰濛濛的天空了。
這樣倒立不會太累了嗎XD
為了拍這些抬到頭都酸了XD
這個獅子雕像越看越覺得可愛~
表情萌萌的。
這座神廟叫做Devi Jagadambika,它與Kandariya Mahadeva共同建築在一座石台上,
Devi是女神的意思,中文翻成提毗(男神叫作提婆),原本是供俸毗濕奴,
後來改為濕婆神的妻子帕爾瓦蒂(雪山神女)。
這寺廟矮了些,外觀也可以看出許多修復的痕跡。
遠觀Kandariya Mahadeva
這是西廟群中最北端的Chitragupta,供俸太陽神蘇利耶,還有以之為廟名的Chitragupta,
太陽神蘇利耶還能找的到資料,但Chitragupta就很少介紹了,手上一本印度神話故事也沒提到這位神,
查了下外文資料,應該就是冥界判官的感覺,紀錄人生在世的生平,決定死後該往何方,
一般印度教寺廟不是供俸濕婆就是毗濕奴,或是他們的眷屬,供奉太陽神和Chitragupta倒是滿少見的。
這座廟建於11世紀,不過感覺上是修復痕跡最多的一座。
這是印度教中創世之神梵天還有他的妻子薩拉斯瓦蒂(辯才天女)。
這間小廟叫作Parvati ,主要供俸毗濕奴。
西廟群中最後參觀的一間大型寺廟--Visvanatha。
Visvanatha同樣建築在一個平台上,走上去要脫鞋,階梯旁有大象的雕像。
主廟對面有座祭壇,來去看看。
看到這個公牛雕像,就不難猜出這廟的主神就是濕婆了。
主殿。
濕婆神像一直都是林迦與優尼的組合。
廟裡側邊的雕像。
主廟旁的小廟。
之前那個倒立是男下女上,這邊是女下男上XD
西廟群最後參觀的小廟--Pratapeshwar,這座小廟外型明顯與其他寺廟不同,
那個洋蔥頭屋頂很帶有中東的風格,它其實跟周遭其他寺廟是完全不同時代的建築,
建造日期距今不過兩百多年,主要供俸的是濕婆神。
廟裡也沒其他寺廟有著許多繁複的雕刻,就濕婆神和他的坐騎。
最後一眼,來去看看其他地方的寺廟建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