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近瓦拉納西除了是印度教聖地外,周遭還有另外有個佛教聖地,
那就是佛陀釋迦牟尼初轉法輪之處--鹿野苑,
鹿野苑位於瓦拉納西北方約十公里處,算是郊區吧,同樣也是搭UBER前往。
鹿野苑這邊主要景區和博物館,大家可以看到外國人的門票價格是當地人的十倍超過...
鹿野苑考古博物館...其實佔地不大啦,裡面就擺放一些古代雕刻作品,當然都是關於佛教的雕刻。
這個博物館於20世紀初成立,那時印度還是英國殖民地,所以創建這個博物館的是一位英國爵士。
擺在博物館入門口這個四獅子像大有來頭,稱為阿育王柱,
顧名思義就是阿育王時代的作品,距今超過兩千兩百多年,
原來石柱高達十數公尺,這邊展示的是石柱的頂部,
因故斷裂所以移來博物館展示,基部還遺留在鹿野苑遺跡中,
阿育王柱也不只一座,目前含破損的總共保留還有十九座,上面的雕刻也有數種形式,
而鹿野苑這座是最有名的,而且它就是現在印度國徽的原型,印度國徽的樣子就像下圖這樣。
除了國徽外,印度國旗也用到了獅子腳下那個法輪,算是可以最代表印度的雕刻作品,也難怪會擺在這麼顯眼的位置,
不用太仔細都可以看出這雕像表面是經過打磨的,相當光滑,這兩千年前的工藝可真不簡單。
這個博物館收藏的文物從西元前三世紀到12世紀都有。
雖是佛教為大宗,但也有印度教的作品,額外一提,佛教也算是印度教衍伸出來的喔。
這其實是一個石傘的頂部,上面刻著許多佛教符號,也有兩千年的歷史喔。
博物館參觀完後,接著是鹿野苑寺廟遺址的部分,就在博物館隔壁。
簡介一下鹿野苑的歷史,在古印度這裡屬於迦尸國,為當時十六大國之一,因為此地很多鹿,所以稱為鹿野苑,
佛陀在菩提伽耶(在瓦拉納西東邊約兩百公里處)悟道之後,就從鹿野苑這邊開始傳道,佛教裡稱為初轉法輪,
首次傳道的對象是隨他出門的五名護衛,宣說的內容為四聖諦,簡稱為四諦,是佛教最根本的內容。
後世僧侶團也從鹿野苑這邊展開,現在為佛教四大聖地之一(另外三處為佛陀出生處、悟道處和涅槃處)
僧侶團日漸龐大後,後續在此地建了許多宗教性建築,佛教也從此地往外擴展開來,
鼎盛時期在4~6世紀間,唐代高僧玄奘曾於公元7世紀來到此處,也記錄下當時的盛況,
但隨著佛教在印度境內沒落,12世紀此處更遭突厥人入侵,幾乎毀去所有寺院和精舍,就是現在看到的這些遺跡。
佛教雖然在印度發源,也曾輝煌過好一陣子,但是現在佛教幾乎要消失在這國度裡,
全國信仰占比還不到1%,為什麼會這麼少其實原因眾說紛紜,也頗耐人尋味。
看這些遺跡,當時的盛況還真不太容易想像出來,
小任雖不研究佛法,但對宗教遺跡或是典故頗有興趣,
看到這些幾乎被破壞殆盡的遺跡還是有點小失望。
遺跡中最醒目的莫過於這座答枚克佛塔,等等再來介紹它。
這是剛剛在博物館裡看到阿育王石柱的基部還有斷碎的破片,特地用玻璃圍起來XD
因為其他建築幾乎都被破壞只剩殘部,很難辨識原來到底甚麼模樣了,
整區裡面最顯眼、保存最完整的就是這個佛塔,稱為答枚克佛塔,建於六世紀初,
取代了原先阿育王時代的建築,這個佛塔主要是標記了佛陀初轉法輪之處,是很值得一提的地方。
玄奘來此的時候佛塔已經興建完成,根據他的記載,這座佛塔高應該有91公尺,
但現在看到的只有約43公尺,連原本的一半都不到。
佛塔上可以看到一些雕刻的花紋。
佛塔附近懸掛的風馬旗,這附近也有藏傳佛教的寺廟。
佛塔旁的廣場有很多虔誠的朝聖者,誦經、朝拜的都有。
佛塔附近的寺廟,看起來滿新的,我們沒去看。
鹿野苑周遭的新興寺廟。
這個屋頂很有泰式風格XD
也有大型佛像。
這佛像背後還有蛇,這樣的形象在我們東亞比較少見,但在南亞或東南亞還滿普遍的,
這些蛇稱為那伽,是護法神喔,但北傳後就成了我們較熟悉的"龍"。
時近中午,就在附近找午餐。
叫了盤中式炒麵...雖說了不要辣,但果然又是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