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樂個人還滿喜愛的,有時候去民歌餐廳時會聽到爵士樂團的演奏,
他們表演並非只是爵士樂,還有演奏一些聽眾熟悉的曲目,
如小調、流行或是古典音樂等,但不同的是會在其中即興加入其它的橋段,
是很適合在悠閒場合聽的音樂,
其感染力也很強,聽眾常常會在一兩首曲子後喜歡上它。
而搖擺女孩(SWING GIRLS)就是以爵士樂為主軸的電影,2004年於日本上映,
包辦了多個該年度日本電影金像獎的製作獎項,
而主要演員上野樹里和平岡祐太也拿到了最佳新人獎。
故事述說一群本來貪玩的女學生,
陰錯陽差要代替正式樂隊演出接觸到了爵士樂,
因此而喜歡上爵士樂,也為了能在舞台上演出爵士樂而努力;



這兩個搖滾派的女學生很搶眼

聽起來好像是很一般的勵志故事類型,
但加進了音樂的主題讓整部電影變的相當不同,尤其是爵士樂這種音樂;
它不像搖滾那麼飛揚跳脫、也不像流行歌曲容易膩、更沒有古典音樂的艱深,
爵士樂原本就是出自於平民(應該說是貧民)階層的音樂,當然更能讓一般人接受。
故事中那群不愛讀書的女孩只是在短短接觸過後,
不但交出樂器給正式樂隊時依依不捨,之後拼了命也要買到樂器來練習演奏,
音樂就是有這種魔力,感動自己也能感動別人。
整部戲是走喜劇的類型,除了音樂外,誇張的手法當然不會少,
像是其中一幕主角們被野豬追採用了復古的靜態畫面來表現,
更妙的是背景音樂放起了What a wonderful world,光這就讓我笑了好久,
還有明明看起來很兇悍結果下一幕就開始飆淚的修車兄弟等等‧‧‧
類似的反差效果成了本劇主要的笑點。
我喜歡這種沒啥負擔的電影,可以開心與劇中角色一同歡笑,
擔心他們趕不上演奏會而捏把冷汗,也想為他們精采的演出而喝采,
我想可以讓觀眾融入電影中是本片最大的特點,還有在音樂方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次年(2005)上映的琳達!琳達!(リンダ!リンダ!リンダ!)有著與搖擺女孩類似的校園背景,
也是有關音樂的主軸,但故事不同,而其表現方式也是有著南轅北轍的差別;
原本是五人的女子樂團因為團員吵架,導致主唱與吉他手離開,
剩下的三位團員卻想在三天後的校園文化祭上演出,
邀請了日文不是很流利的韓國留學生擔任主唱,
他們是要翻唱80年代搖滾樂團The Blue Hearts的成名曲LINDA LINDA‧‧‧



這電影中的音樂主要是搖滾樂曲,一種能在短時間內振奮人心的音樂,
不過很奇怪的是,電影本身卻不像是搖滾樂那樣的活潑和高潮迭起,
在開頭不久後馬上就來個長鏡頭,之後也有很多長鏡頭或是無聲的畫面,
一度幾乎讓我以為它是藝術電影,看來很寂寞,又有點帶有羞澀的感覺,
也許導演是想用這樣留白的手法表現這群青春期女學生的複雜感情,
包括與朋友衝突然後冷戰、面對喜歡對象卻不敢表白的靦腆等,
或許這四個團員們就是以音樂來替自己發聲,一些言語都太過多餘。
因為如此,所以我覺得這片中角色的個性都很成熟,
一點也不像她們正是處於愛玩的年紀(笑);



直到最後那位主唱的韓國學生用盡全力大聲唱出"LINDA!LINDA!"之後,
我才又明白了前面為什麼會那麼平淡了,原來都是為了這一刻凝聚能量,
彷彿劇中人物一直壓抑的感情都在此時釋放出來,
搭配大雨中的校園種種景物,好像在回顧學生生活,
又有種終於在音樂中尋得自己那片海闊天空的寬廣。
這麼說來‧‧‧也許各位看官們好像會以為"琳達琳達"是部頗有深度的片子,
其實它不難懂,但比起"搖擺女孩",它是更需要細細品味才會覺得好看的電影。


這位綁馬尾的名為関根史織,在現實生活中可真的是搖滾樂團BaseBallBear的貝斯手喔~

不管如何,這兩部舊作都值得推薦給喜歡看電影或是聽音樂的朋友。
(只是台版DVD規格有點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蔡小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