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終於收到在amazon訂購的王者天下導演版,
自下午六點開始看,直到十二點多才看完,
其實片長大概約三個小時左右,
因為小弟的英文特爛,一邊看一邊查單字以了解劇情,
不知不覺的就花了這麼多時間,
我很滿意這個版本在劇情的表現,
看了之後才發覺:原來電影院上映的版本居然剪了這麼多,
為了那些剪去的畫面,在對白上也更改了一些地方,
許多人對於王者天下這部電影有點不太滿意,
這個版本也給了導演一個平反的機會,
希望有看過這部電影的朋友,
能再接觸這個導演剪接的版本,
(以後中文版上市後我大概也會再買一次...太多句子我翻不出來了>"<)


再來重新和大家談談這部電影吧,之前也提過,
其實我很喜歡片中所宣揚兩教教徒和平共存的理念,雖然那只有曇花一現,
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我也不是內行,不過我還是認為大家知道這部電影的時空背景,對於觀賞是有幫助的,
至少不會被片中虛構的劇情或是人物關係所誤導(考試有考不會搞錯),
而且看起來也會比較能夠了解劇中人的個性與理念,
去想想史實以外所要表達的東西,就電影相關內容來述說一下這段歷史;

歐洲史上有名的十字軍東征,這是大規模的宗教性軍事行動,
從1096年到1291年,總共有八次的東征,雖然目的每次都不盡相同,
大抵上可以說是天主教國家對於回教國家的戰爭;
西元637年,阿拉伯人佔領耶路撒冷,
在此時,耶路撒冷的回教統治者並不反對其他教徒到耶路撒冷朝聖,
十一世紀中,回教勢力大舉擴張,已經開始威脅到歐洲的天主教國家,
因為戰爭,到耶路撒冷的朝聖之路被封,
十一世紀末,教皇烏爾班二世號召了第一次的十字軍東征,
準備奪下回教徒所佔領的耶路撒冷,打通朝聖之路,
這其中也包含了教皇與羅馬帝國皇帝政治鬥爭的因素在,
十字軍於1096年出發,1099年到達耶路撒冷,並在該年攻佔了耶路撒冷,
隨後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國,國王是鮑德溫一世,
王者天下故事的時間點就是發生在第二次和第三次東征之間。

就幾個問題來討論一下本電影:
一、耶路撒冷有什麼好爭的?
因為此地是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三教的聖地,
相傳西元前十世紀,大衛的兒子所羅門繼位,
在耶路撒冷城內的錫安山上修建了一座猶太教聖殿,
是古猶太人進行宗教和政治活動的中心,於是猶太教就把耶路撒冷作為聖地。
對於基督教來說,耶穌在此處佈道、受難而後重生,
西元335年,古羅馬皇帝在耶穌的墓地上修建一座聖墓教堂,
此後基督教都將耶路撒冷奉為聖地。
伊斯蘭教的可蘭經中雖然都沒提到耶路撒冷,但傳聞先知穆罕默德在麥加城傳教時,
一天夜裏他從夢中被喚醒,乘騎由天使送來一匹有女人頭的銀灰色馬,
從麥加來到耶路撒冷,在這裏踩在一塊石頭上,飛天接受可蘭經,當夜又返回麥加。
這就是伊斯蘭教中有名的教義之一“夜行和登宵”,
因此耶路撒冷也就成了伊斯蘭教僅次於麥加、麥地納的第三聖地。
由於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皆發源於猶太教,
但又認為自己的教義為真,其餘皆是異教,
紛爭就這麼開始了,而十字軍東征,更延續及加深了這股仇恨,
十字軍在1099年佔領耶路撒冷時,就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屠城。



王者天下電影中著重點不在於大場面的戰爭場景,
而是宣揚一個難以達到的理念,
耶路撒冷國王鮑德溫四世一直維持種族間的和平,
讓各教派信徒都可以進城參拜,無奈國王死的早,
後繼者也步上和他相同的命運,讓大權落入主戰派的手中,
正值國內政治紛擾之際,看著電影,
還真希望真有那麼個明君可以統合各族群或是政黨,
台灣也可以是個Kingdom of heaven。

二、為什麼基督天主教徒到聖城就可以得到救贖?
這是最初教會鼓吹平民罪犯投入這場戰爭的宣傳,
平民中,受到基本教義的影響,想到這個聖城尋找唯一的樂土,
聖經最後一章啟示錄中就曾提到天國耶路撒冷會降臨人間,成為永恆的光明聖地,
這個印象與現實中的耶路撒冷疊合,天國的耶路撒冷會降在人間的耶路撒冷,
能死在聖地,在經過末日審判後,他們就能就直接住在聖城之中,待在耶穌的身旁。
罪犯們可以經由教皇的擔保,停止了法院對於他們的訴訟,
參加十字軍者,在完成其使命後,所犯的罪行都可以得到赦免,
無怪乎十字軍裡三教九流都有,在他們佔領下城市的慘狀就不難想像了。
在電影康斯坦汀中,天使加百列就曾譏諷人類擁有這股特權,
只要信主,都可以得到赦免回歸天國,
現在的眼光看來,宗教的權利居然可以凌駕於法律之上,實在是很不可思議的一件事。



信仰,成了有心人士的工具,人民一心想得到救贖,
結果造就歷史上一段痛苦的回憶;
王者天下中,主角貝里昂在到達傳聞中的樂土後,才發覺他之前信仰的一切都成了虛幻,
之後就一直遵循父親的騎士道行事,甚至接近有點迂腐的正義,
當然這也是在螢幕前觀眾看了很氣的地方,換個角度想,
假如他接受國王的提議,娶西貝拉成為下一個耶路撒冷的國王,
那會不會少一場戰爭?也不會招惹薩拉丁攻城?
答案雖然明顯,不過結果並不一定是好的,
首先他要先處死不效忠自己的聖殿騎士,
不殺的話可能會導致內戰,或是更難以收拾的後果,
但光是這部份就要讓耶路撒冷血流成河了,
這樣屠殺下來,人民也不一定會服從這個君王,
乾脆讓那些主戰派先去送死也是不錯的方法,
當然了,電影縱然改了很多地方,但在大事件上面,還是得參照史實來走,
假如貝里昂接受國王之位,那就不會有後來的哈汀之役,故事就難完結了。
哈汀之役可以算是十字軍丟掉耶路撒冷的主因,
也是第二次與第三次十字軍東征間最重要的戰爭,
不過在電影中卻簡化了許多,只有呈現了開端與結果,
將重點都擺在後來的耶路撒冷防衛戰上面,
其實,正確的來說,這部電影的重點根本就不在戰爭場面之上,
也許在神鬼戰士及黑鷹計畫後,導演想表現出戰爭以外的東西,
和平其實很脆弱,有人花了全部心力去維護它,
結果只是搖搖欲墜,一碰就碎,破壞總是比建設來的容易許多,
導演在電影中對於宗教的諸多批判也是不遺餘力,
片尾呈現薩拉丁這位回教領袖展現的寬容,
更是與屠城的基督教徒有迥然不同的仁者之心。

撇開歷史觀點,或是電影中所敘的和平主軸,
觀眾在導演版中可以對於男女主角有新的評價,
鐵匠原來不只是鐵匠,他的戰略才能不是無中生有,
公主在讓位前的諸多無奈,也不是像原來公映版本中那麼草率決定,
刪去有關西貝拉兒子的部份,幾乎破壞了西貝拉這個角色,
讓她的出現,只是為了成為男主角情婦而已,
這也是導演版增加最多的部份,
喜歡Eva Green的朋友,可以在這導演版中看到她更多的表現,
也是小弟買這片的另一個原因啦


再來談談關於這部電影一些小歷史,
片中駐在耶路撒冷的十字軍,主要分為兩個勢力,
一是Guy de Lusignan率領的聖殿騎士團,
另外就是Tiberias為主的醫院騎士團,
所謂的騎士團,是歐洲中世紀的一種軍事組織,
而這邊提到的兩個騎士團,都屬於帶宗教性質的軍事修士會,
不屬於任何國家,直接聽令於教皇,保衛十字軍在東方所佔的領土與成立的王國。

醫院騎士團(Knights Hospitaller)成立於十字軍東征之後,
最起先是聖墓附近修道院和招待所的修士,
負責照顧朝聖者和病患,之後逐漸變成軍士修會,
保護朝聖道路和朝聖者就是他們的職責,
也致力於對抗異教徒,在於慈善事業的著重,這點是比較異於聖殿騎士團的,
這個騎士團在十字軍所成立的王國滅亡之後,逐漸失去作用,
後來輾轉到羅德島、馬爾他島,最後十九世紀在羅馬重建總部,
至今雖然他們的軍事使命已經結束,但仍奉持古老的教條,管理醫院、照顧傷患者等。

聖殿騎士團(Knights Templar)是在於1119年時,
由幾個法國破落騎士以武裝保衛聖地與朝聖者為宗旨發起組成。
會址設於耶路撒冷傳說中的所羅門聖殿舊址﹐故名約聖殿。
1139年羅馬教宗發佈教諭,確認了聖殿騎士團的特權與地位。
騎士團享有免稅的特權,而且在自己的領地上可以收稅。
這使得聖殿騎士團得以快速發展,成為教廷擁有的重要力量,
電影中鮑德溫四世有跟西貝拉提到他最得意的一場勝戰,
就是在他十六歲時,率領由80名聖殿騎士、500名騎兵和幾千步兵的軍隊,襲擊了薩拉丁的三萬人軍隊,
結果薩拉丁戰敗,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的兵力回到埃及,可見這個騎士團的戰鬥力。
不過在後來的哈汀之役,薩拉丁就報了一箭之仇,聖殿騎士團開始勢微,
十字軍王國滅亡後,聖殿騎士團和醫院騎士團一起退到了塞普勒斯,後來回到了法國;
因為聖殿騎士團除了在軍事方面外,他們還掌握了商業上的力量,在歐洲金融圈中的地位舉足輕重,
也成為他們後來滅亡的原因之一,因為他們富甲一方,失勢後成了其他國王和教皇的目標,
1307年10月13日星期五法國國王腓力四世要求各地的事務官逮補聖殿騎士團成員,
而這些成員之後都死於審訊中,否則就是處以火刑,這也成為黑色星期五的由來,
其餘各地的聖殿騎士團也是面臨解散或是併入其他騎士團的命運,
聖殿騎士團也出現在前陣子很火紅的"達文西密碼"中;
大概是因為他們太容易被消滅了,反而留下許多傳聞,甚至是轉入秘密的組織,
在許多文學作品上,聖殿騎士的印象普通是比較負面的,
另外,他們的口號:god wills it(上帝的旨意)
在王者天下中也被用過兩次,一次是突擊回教商隊之前,
一次是在稍後Guy與Tiberias的論戰上,光是這句話就讓我對他們沒啥好感了,
最好全都是上帝的旨意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蔡小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