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照片照的好不好可以分自己想法和別人想法,
我是覺得自己若覺得拍的不錯就行了,
若不是要參加比賽得符合多數人的喜好,
實際上所謂的構圖還是依自己的想法來拍,
管它什麼黃金比例還是啥幾角構圖法的,
說來說去都是別人覺得那樣很好看,又不是在拍雜誌封面,
自己若不喜歡還是一張沒靈魂的照片,
如果是因為自己的喜好而拍,那就多順從自己的想法吧。

技巧啦、構圖啦都會依拍照的經驗而慢慢累積,也會慢慢發現自己的習慣,
但對於剛剛拿起相機的朋友來說,
要上的第一課不是如何拍好照片(好的定義有很多種),
而是如何把要照的東西拍的清楚、清晰,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
隨著科技的進展,照相機也越來越小台,
出門時都可以看到人手一台DC或是照相手機,隨手拿起來就拍,
但是回家一看往往都不太滿意,最常遇到的就是拍出糊糊的照片,
拍了一堆又刪了一堆等於沒拍~~
要拍出清楚的照片,主要的重點有兩個,
一是對焦,二是快門速度,
對焦不難,現在機器很進步,都能自動對焦,
除非是對焦點錯誤,否則這應該不是問題,DC的對焦速度慢,
可有點耐心,別沒對到焦就按快門了,這樣拍出來還是糊糊的。


焦距65mm,光圈f2.8,快門1/10秒,ISO 200,對焦點在前方娃娃


焦距65mm,光圈f2.8,快門1/10秒,ISO 200,對焦點在後方娃娃


焦距65mm,光圈f2.8,快門1/10秒,ISO 200,對錯焦~~對到後方綿被去...

比起對焦來說,快門速度應該是最多人拍出糊照片的原兇,
人的手不是石頭,不管動作再怎麼輕柔,相機拿的再穩,
按快門時一定會動到相機,此時若快門速度不夠快的話,
就很容易拍出糊照片了,高速快門可以讓照片不糊,
但是因為進光亮太少又會使照片變暗。

焦距65mm,光圈f2.8,快門1/13秒,ISO 200,對焦點在前方娃娃,手振讓照片糊了。


焦距65mm,光圈f2.8,快門1/40秒,ISO 200,對焦點在前方娃娃,快門速度快進光量少,導致畫面變暗了~~

所以這之間的拿捏,就是拍出清楚又明亮照片的關鍵。
白天在室外拍照比較沒有問題,
因為自然光強都可以讓快門速度達到數百分之一秒以上,
但是室內拍攝就有差異了,
人造光對於相機的感測器來說並不強,甚至可以說很暗,
快門速度往往得降到數十分之一秒(或更低)才可以維持和室外拍攝一樣的進光量,
這時候再用手持拍攝,大概多數的照片都是糊的了。
如何從這兩方面著手來解決照片糊掉的方法有幾種,
在介紹之前先來認識幾個名詞吧:

一、快門速度,方才提過,以秒為單位,
為相機快門開一次光可進入的時間
數字越小就越快,越大就越慢,因為它也關係到鏡頭的進光量,
高速快門進光量就少,慢速快門進光量就多,
依相機等級不同,其快門範圍也不一樣,
當然範圍越大對於可拍攝的主題就越多,
高速快門除了讓照片不糊外,
更高速的快門(數千分之一秒)可以凝結被拍攝物的動作,
比如在棒球場要補捉球員飛撲接殺的那一刻,就得用超高速快門,
慢速快門則應用在一些特殊主題的拍攝,像是星軌、夜間的車流等。

二、光圈,為相機控制進光量的裝置,以f來表示,
數字越小代表光圈越大,反之數字越大代表光圈越小,
光圈越大則表一次進光量就多。


焦距65mm,光圈f18,快門3秒,ISO 200,對焦點在前方娃娃,光圈大小另一個影響的是景深,
可以看到這張小光圈的照片的背景比較清楚了。

三、ISO值,就是感光度,
指相機感測器(看作是傳統相機的底片)的感測能力,
數值越低感光度低,數值越高的話感光度就高,
但是也代表拍出來的相片雜訊越多。

焦距65mm,光圈f2.8,快門1/2000秒,ISO 25600,對焦點在前方娃娃,
可以和下方低ISO的相片比較,高ISO會造成畫面雜訊變多,可以看到相片上有很多雜點,
顏色也有點怪,高ISO也考驗相機的抗(抹)雜訊能力。



焦距65mm,光圈f2.8,快門1/13秒,ISO 200,對焦點在前方娃娃。

四、焦距,又稱為焦長,以mm為單位,
為鏡片中心到感測器成像的距離,
一般以50mm為分界,
50mm以下的短焦距稱為廣角端,可以在一張照片容納很多東西,
50mm以上的長焦段稱為望遠端,顧名思義就有望遠鏡的效果,
可以拍清楚遠處被攝物的細節,不過在一張照片內容納的東西就不多。

簡單認識這些名詞後,
來介紹一些室內(或是其它光線不足的場所)拍攝不糊的方法,
首先降低快門速度又不讓相機受振動影響的,
最常見的辦法就是給相機上腳架了,
快門速度再慢也沒關係,但是需注意相機不動不代表被拍攝物不會動,
被拍攝物動一下的話,照片中的它也是蝴的
另外架腳假需要空間,在某些場所也有明示不給拍照者架腳架。

若要手持拍攝,就得注意快門時間的問題,
最低標準就是要達到所謂的安全快門,
一般會是拍攝焦長的倒數,打個比方,
如果用90mm這個焦段來拍照,那快門時間就要比1/90秒更快,
1/120秒或是1/180等,就比較能拍出不糊的照片,
但無論室外或室內,焦長多寡,快門時間最好都別比1/60秒更慢,
以確保相片的清晰。
要如何更容易達到安全快門?
一、既然室內光線不足,那就額外提供光源給被拍攝物,
這樣也可以讓快門速度變快,最常見的辦法就是開閃光燈,
但這方法還是有些限制的,閃燈打在被攝物上會有色澤失真的問題,
另外很多場所,比如餐廳或是展覽館都特別強調攝影不能開閃光燈。

二、使用大光圈,讓相機一次進光量變多,
現在有許多數位相機有提供f2.8的大光圈,可以善加例用,
但光圈數值會隨焦距拉長而變小,比如35mm端可以開f2.8的大光圈,
但是一拉到100mm的望遠端,光圈反而就只能開到f4.0,
這之間的差異可不算小,數位單眼相機的鏡頭中,
長焦加上大光圈就是貴重(真的是又貴又重)的代名詞。

三、防手振功能,現在很多相機和鏡頭都提供防手振的功能,
有光學防手振和數位防手振,加了個防手振價格也高上一些,
其中運作原理就不提了,也可以提升快門速度,
不過效果‧‧‧看人吧:P當然有比沒有好囉^^

四、提高ISO,這應該是屬於科技先進的好處了,
不過隨著相機本身能力的關係,高的ISO雖然可以提升安全快門,
但另一方面卻使相片雜訊變多而失真。

一般的數位相機都有全自動功能讓使用者只按快門就可以拍照,
因為相機會依環境測光自動去調配快門、光圈、ISO或是否打閃燈,
拍照之前可以從螢幕裡來留意這些數值的變化,當然機器測不一定會準,
如有全手動功能的話就可以自己去調整以符合自己的需求囉,
簡單來說攝影就是如何玩這幾個數值,小任希望以上簡介大家可以看的懂,
若有不懂可以提出請教,有錯也請指正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蔡小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