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施派爾舊城區主要街道底端就是施派爾大教堂。


施派爾大教堂又稱為施派爾主教座堂,全名是:聖母升天聖史蒂芬聖殿皇帝主教座堂,
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康拉德二世於1030年下令建造,31年後交付使用,當初目標是建立全歐洲最大的教堂,
施派爾大教堂是由皇帝下令建造的三座教堂之一(另外是前兩篇看過的沃爾姆斯大教堂,還有一座在美茵次)
不過康拉德二世在世時,甚至他的兒子亨利三世也都沒看到此教堂完工,
康拉德二世的孫子
亨利四世在位時下令把使用中的施派爾大教堂推倒一半,
為了更改設計建設成更大的教堂,不過新教堂在亨利四世去世的1106年才告竣工,新教堂建成時是當時世界上少有的巨型建築之一。
11世紀末時施派爾才不過500個居民,亨利四世在這個小城建造大教堂是有他的政治考量:為了與教皇鬥爭,彰顯皇帝的權力。


大教堂前的聖誕樹...其實聖誕節已經過很久了啦,不過裝飾還沒拆掉。
說起施派爾大教堂,那場關於皇帝與教皇間的政爭是定要被提及的,也是為歷史學家所樂道之事,
在歐洲中世紀的人民心目中是有兩位統治者,一位是世俗間主宰的皇帝,另一位是精神上的領袖,就是教皇,
皇帝有權任命教皇,而教皇有權任命和加冕下一位皇帝,成了如此周而復始又互相牽連的關係,
實際上皇帝會插手教會事務,而教皇也會對皇帝如何治理國家而指指點點,
皇帝為了讓自己好辦事,所以選出一位與自己有利的教皇自是最方便不過的了,甚至販賣教會聖職也能為自己得到不少好處,
教會想要改革禁止這種有違教義的事情發生,但一直礙於皇帝的任命權而無法施行,
在11世紀中葉機會來了,當時的皇帝繼承人亨利四世加冕為國王時才六歲,
三年後教會在羅馬舉行大公會議,宣布世俗領袖(就是皇帝)不能再插手教皇的任命,

而是由教會官員組成的樞機團來選舉教皇,在1075年獲選上任不到三年的教皇格利高里七世更宣布教皇權力是唯一的普世權力,
他可以否決任何一位大公、國王甚至是皇帝所制定的法律,且馬上派人到各國宣傳此一命令,
當時正值年輕氣盛的亨利四世怎可能會屈服這種命令,
他召集了德意志地區的主教在沃爾姆斯開會,指控格利高里七世犯下許多的罪狀,以沃爾姆斯會議的名義罷黜了教皇,
而教皇的反擊就是宣布將亨利四世逐出教會,並揚言要挑選出新的皇帝而離開羅馬,
當時亨利四世的政敵莫不歡欣鼓舞,鬥下了亨利四世自己就有取而代之的機會了;
亨利四世清楚現況對己不利,需與教皇講和,便在嚴冬中帶著隨從數人南下,翻越過了阿爾卑斯山後赤足苦行,
1077年的一月下旬他到達了教皇短暫停留的卡諾沙堡,在城堡大門外請求教皇的寬恕,
三天後格利高里七世終於將皇帝請入城堡,並親自赦免了他的罪行;亨利四世走的這段路後世稱為卡諾沙之行,而起點正是施派爾大教堂;
不過皇帝和教皇間的鬥爭沒因為亨利四世暫時性的低頭畫下句點,,
亨利四世回國後依然不甩教皇的命令,又重演一次教皇把皇帝逐出教會、皇帝召開會議罷黜教皇的戲碼,
後續亨利四世他仍然是翻越阿爾卑斯山去找教皇,但這次卻是帶了龐大的軍隊一同前往包圍羅馬城,教皇被迫退位,而後死在流亡途中的義大利薩雷諾。


大門上有五組雕像,由左至右是聖斯德望(天主教認為第一位殉道者)、天使長米迦勒、聖母瑪利亞、聖若翰洗者、聖伯納德(修道改革運動的傑出領袖)


這是施派爾大教堂的青銅鑄大門,其實下方還有開兩扇小門,
我們來的時候並不開放這邊進入教堂,得從教堂側邊進入。


這大門上刻畫著聖經上著名的段落:諾亞方舟、亞當與夏娃、巴別塔、耶穌的故事等等,有看過聖經故事的都應該很容易辨認。
摩西碎法典還有天使與雅各角力的雕刻旁可以看到小門的痕跡。


舊約的故事還滿容易辨認的,但新約的部分小任就看不太出來,只對耶穌誕生還有被釘在十字架上有印象而已。




這是大門最上方天主和羔羊群的雕刻。


大門上方的磁磚貼畫,應該是聖母、聖子還有東方三賢者。




大門左側空間的雕刻,中央的人像雕刻是阿道夫一世,他是1292年時成為羅馬人民的國王,
但並未加冕為皇帝,死於1298年的一場會戰,死後葬於施派爾大教堂的地下墓室。






大門右側的雕像是魯道夫一世,1273年成為羅馬人民的國王,也未加冕成為皇帝,
對面的雕刻阿道夫一世是他的繼任者,死後同樣也葬於此地。
















大門上方的芎頂裡還有壁畫,不過不清楚主題是啥。


對天主教比較熟的朋友幫忙指點下吧^^






到大教堂的右側,入口在這邊。


教堂右側庭園裡這組雕像滿顯目的,它是一組名為橄欖山的雕刻,主題是在橄欖山頂向天主祈禱的耶穌。


橄欖山實際上位於以色列耶路撒冷的東方,得名於滿山種植的橄欖樹,
舊約中提到耶和華會在末世時於橄欖山降臨,所以很多猶太人都會選擇葬在那邊,
而耶穌也曾在橄欖山上住過,教導他的門徒,就連他被出賣的那一夜也是在橄欖山上度過的。


施派爾教堂在第一次建成後有數次改建和擴建,也有多出一些小禮拜堂的部分。




進來參觀教堂內部吧。


教堂內部的正觀,施派爾大教堂是目前世上現存最大的羅馬式建築,
羅馬式建築風格在歐洲的中世紀時期相當盛行,向其他還有甚麼哥德式、卡洛林式的,
對建築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一下維基百科,小任這邊就不再多花篇幅介紹了(其實我覺得有點複雜XD)




很多教堂角落都會有組耶穌誕生時的塑像或是模型等,施派爾大教堂是我看過內容最豐富的一組模型,
除了主角耶穌和聖母外,其他像是東方三賢人或是隨從等相當細膩。




耶穌被釘上十字架的過程常被用來當教堂的裝飾,雕刻或是繪畫的形式都有,
會懸掛於教堂室內的側邊,施派爾大教堂當然也不例外,這是耶穌被十字架壓倒的情景(這段過程中耶穌被十字架壓倒三次)


懸掛於芎頂的大十字架。




柱子與柱子間的牆上有著壁畫。


應該也都是聖經中的故事吧,小任只能辨識出數幅,
這幅是亞當和夏娃偷吃禁果被發現後逐出伊甸園,畫面下方還有撒旦化身的蛇。


亞伯獻祭羔羊?


















很巨大的管風琴,也是大教堂必備的。


這是位於大教堂旁的小禮拜堂。










參觀教堂免費,但是參觀地下墓室是要另外買票的,既然來了當然要進去看看啦。


施派爾大教堂的地下墓室,是歐洲最大規模的羅馬式地下圓柱大廳。


地下墓室的祭壇,總共有七個。






地下墓室中央的主要祭壇。










小教堂的正對面就是墓室正門,入口這個雕像是上面提過的魯道夫一世。






這個地下墓室原先主要是安葬康拉德二世和他的皇后,但後來許多王朝的統治者都被安葬於此,
總共葬了四位皇帝、四位國王、三位皇后和一位公主,另外還有數位主教。
所謂皇帝與國王的差別只是在有沒有受過教皇的加冕,實際上葬在此處的八位王者都是擁有相同的權力,都可以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




王室的墓碑群,生前富貴榮耀最終也只是躺在冰冷的石板下。


參觀完地下墓室,內部的瀏覽也告一段落,繞大教堂一圈看看。


感覺教堂外部牆壁應該還有另一層才對,只是毀損露出磚頭的部分。




大教堂後面又是一處白色世界。






那棟有點孤獨的建築是古代城堡防禦工事目前殘存的部分。






從大教堂背部看也是相當宏偉的建築,千年以前可以建出這樣的建築真是很不簡單。












下篇來去看看著名的萊茵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蔡小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