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完後,就是來看看這個聞名世界的佛教古蹟,
婆羅浮屠據考證建於西元9世紀間,估計建造時間為75年,
不過沒有文字紀錄建造者為誰,甚至也不知為何而建,
它與普蘭巴南幾乎是同時期興建,距離也近,但主要祭祀的對象卻不同,
可以想見當時佛教和印度教應該是都很盛行吧,也證明當時不同的宗教在這塊土地上是沒有衝突的。



婆羅浮屠建築整體看起來就像一座小山,實際上它就是順著一座小山建成的,
所以有人猜測婆羅浮屠這個名字是由梵語的"山頂的佛寺"而來,
關於婆羅浮屠的名字來由也是眾說紛紜,不過沒有一個肯定的答案。
婆羅浮屠總共有九層,可以看作是為一個大型的佛塔,總共分為三部分,
最上面三層是圓形平台的塔頂,接著是五層方行平台的塔身,最下面一層是塔基,
而這三部分也可以象徵佛教大千世界中的三種修練境界,塔頂是無色界、塔身是色界、塔基是欲界,
根據佛教教義的分類來說,我們一般大眾所處的世界是欲界,因為這區塊的人們會受到慾望的牽絆,
不只平常人的世界,還有地獄,甚至是須彌山到須彌山上空的四重天都是屬於欲界的範圍,
雖然須彌山上的是神明,但祂們是不盡完美的存在體,所以都歸類為欲界,
欲界上方還有色界,"色"意味著一切的有形萬物,這是開悟成道者居住的世界,
至於無色界就是只有精神存在的世界,諸佛與菩薩便在此世界之中。
佛教世界有許多定義和解釋,有興趣可以去翻書看看,這裡就不再多提了(因為我也不懂:P)




在象徵無色界的圓形平台上,有很多這種多孔佛塔(又叫舍利塔),裡面都有一尊佛像,
不過現在有很多佛塔中的佛像不是殘缺不全就是遺失。
這種佛塔在這三層圓形平台上總共有72座。底層有32座,第二層有24座,最高層有16座


也有些是佛塔那個蓋子沒了,露出一個平台來。



這是少數少了佛塔蓋子又保存大致完整的一尊佛像。


塔頂三層佛像樣式都差不多,代表釋迦牟尼佛,在胸前結的手印是轉法輪印,
所謂的手印是佛教及印度教的用語,以兩手擺成特定姿勢,用來象徵特定的教義或是理念,也可以代表不同佛的身份,
轉法輪印又稱為說法印,表現釋迦牟尼在鹿野苑首次闡述四聖諦時的狀態。







有的遊客就在此打坐起來,其實這邊也是會有僧人來朝拜的。














拍一下佛塔中的佛像。







塔的四方都各有一門洞連接各層,守門的就是這些獅子,話說這個修補的也草率了點XD


























































在無色界逛了好幾圈,接下來看看色界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蔡小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