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時常會遇到一種情況,就是拍好回家看結果和現場看的顏色根本不一樣,
有時會差很多,這時多半是白平衡的問題,弄得相片顏色不三不四,
有時候拍人更是要注意,拍的人像是得黃疸病或是靈異照片都不太好,
要了解白平衡就得先了解色溫這個東西,
色溫最簡單的解釋就是"顏色的溫度",以K為單位,
不過也不用想得太複雜,
這數值越低的代表顏色會偏紅(暖),
慢慢增高後會漸白,之後越高的顏色會偏藍(冷)
以下是日常生活周遭的一些例子,
1700 K: 火柴光
1850 K: 蠟燭
2000 K: 朝陽
3500 K: 清晨日光
4300 K: 早上日光
5500 K  正午日光
2900 K: 鎢絲燈
5800 K: 水銀燈
6000 K: 陰天
(注意:以上數值只是參考用、非絕對!)
知道色溫之後,再來談談白平衡吧,
相機的構造沒有人眼這麼複雜可以自動調整色溫,
所以就必須將現場的色溫指定給相機知道,就是白平衡,
只要讓相機知道正確的白色是甚麼,就能讓相機知道現場正確的色溫。
雖然相機有自動偵測色溫(自動白平衡)的功能,但是很多時候還是不太準確,
色溫對於照片的影響很大,先來看圖↓


各位認為這是啥時候拍的?黃昏吧?
其實照片是在下午四點多拍的,那時候根本還沒到黃昏,
但是使用相機的自動白平衡拍出來就是這副模樣,
正確的色溫應該是這樣的↓

如何?同樣的照片卻有不同的感覺~
當然啦,拍照也算是一種創作,所以有點是很重要的:色溫正確的照片不一定好看!
反過來說,也可以在這方面下功夫,讓平凡的照片生色起來,
如果以上面的例子說起來,我反而會比較喜歡類似黃昏的色調,
而不是現場正確的色溫,尤其是人像照,正確的色溫並不一定討喜,
這得要看拍攝者如何拿捏囉~~

那‧‧‧怎麼調到拍攝現場正確的色溫呢?
一些較為進階的相機都有自訂白平衡這個功能,
就是可以讓使用者自己調K值,之後拿張白紙用相機拍,
調整、拍攝到你從螢幕上看到那張紙成為真正的白色,
就可以得到現場較為正確的色溫。
(因為考慮到白紙還有相機螢幕的色偏,所以我說"較為正確")
但本篇作者就是沒耐心搞這個,與其花時間得到正確的色溫,
不如多按快門捕捉一些想要拍攝的畫面,
那色溫的問題要怎麼辦?不管它了嗎?
當然不是,而是小任都拍RAW檔回家慢慢調到自己喜歡的色調(我沒說正確的色調)
不過要付出的就是要龐大容量的記憶卡(不然拍沒幾張就爆了)
看個人使用習慣囉,以上講解大家是否明白?下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蔡小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